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阅卷人”

当好保障改善民生的“答卷人”

发布日期:2020-04-10 14:27文章来源: 目标督查办(民生办)
字体:【    】 打印


--绵阳市召开民生实事工作座谈会 刘超书记出席并讲话

 



4月9日,绵阳市民生实事工作座谈会在市委多功能会议厅召开。市委书记刘超认真听取部分市直牵头部门和代表的发言,与15名“两代表一委员”、民生监督员、群众代表“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刘超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伟大时代是“出卷人”,必须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初心使命所系,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所盼,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目的所在,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刘超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党委政府是“答卷人”,必须担当担责尽职尽责。一要把握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全力以赴解决好当前必须解决又能够解决的民生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民生需求;又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做到办实事符合民心民意、办好事不超越现实能力。二要把握好突出重点和兼顾一般的关系。改善民生不能期望办一两件民生实事就能实现,也不能指望一两年内就解决全部的民生问题,必须保持长期努力、接续奋斗的思维。既要突出重点,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以赴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又要兼顾一般,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三要把握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前提,二者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又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增强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要把握好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进入民生领域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要坚持用市场化的思维来谋划和推进民生工作,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民生项目建设、民生服务供给,多渠道增加对民生事业的投入,满足多样化的民生需求。五要把握好守住政府责任底线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关系。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既要守住政府责任底线,切实担负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职责,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又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广大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刘超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是“阅卷人”,必须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坚持问需于民,在制定民生政策、确定民生实事项目、作出民生部署前,必须广泛征求、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做到“让民作主”,推动民生工作更接地气、更贴民意、更有温度。要坚持问计于民,充分尊重人民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中的主体地位,及时梳理、总结、提炼、推广基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管用的“土办法”、创新的“金点子”。要坚持问效于民,健全完善民生政策、资金、项目公开制度,发挥好“两代表一委员”、民生监督员、民生项目第三方评价等作用,将民生项目的考核权交给群众,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验收、销号”的重要标尺。

“做好民生工作,贵在抓落实,重在见成效。”刘超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大民生”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代表、委员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把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增民生之福融入履职尽责的全过程。希望全市民生监督员继续发挥“宣传员、监督员、信息员”作用,推动民生实事项目有序实施。

刘超书记充分肯定此次座谈会,这既让党委政府听到民生工作一线和基层最真实的声音、最客观的评价,也让民生工作一线和基层了解到党委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最新的安排部署。


会上,市委副秘书长、目标绩效办(市民生办)主任蒲方方汇报了我市2019年度民生实事实施情况和2020年民生实事推进情况。市教体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卫健委牵头责任部门负责同志发言。

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张学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晓彬、市政府副市长蒋丽英、罗蒙,市政协副主席赵黎等市领导参加座谈会。民生实事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参加座谈会。

浏览次数: